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热血碧涛谈·ASCO特辑丨套细胞淋巴瘤在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模式和预后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7 10:59:27  浏览量:934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异质性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在2021 ASCO年会上,美国学者报导了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MCL治疗模式和预后情况(大会摘要号:7504),令人瞩目。本刊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精彩点评。



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纳入从2011年1月-2020年11月由美国Flatiron Health电子病历确认诊断的成人MCL患者。评估患者特征,治疗模式,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定义为开始一线治疗至后续治疗或死亡)和总体生存(OS)。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455例患者,2946例(85.2%)患者具有MCL一线治疗记录,中位年龄69.5岁(范围 27.7-85.3岁);9.5%患者为母细胞样/多形性MCL。在661例符合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患者中,中危患者262例(39.6%)和高危患者235例(35.6%)。1253例可评估ECOG患者中有150例(12%)评分≥2分。


免疫化疗是最常用的一线治疗模式,包括1223例(41.5%)BR,512例(17.4%)R-CHOP,414例(14.1%)包含阿糖胞苷(ARA-C)治疗。667例接受利妥昔单抗序贯治疗(MR)。在1036例< 65岁患者中,有243例患者接受一线干细胞移植(SCT),主要是自体移植。在一线治疗患者中,生存者中位随访45.3个月(范围0.03-117.2个月);中位TTNT24个月;36个月OS率67%。图表按年龄和SCT状态显示了患者接受的治疗和预后。



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 65岁,ECOG评分≥ 2分,LDH/ULN ≥ 1,WBC ≥ 10×109/L,大肿块 (≥ 5 cm),母细胞样/多形性形态与较短的TTNT和OS相关;MR是与较长TTNT和OS的独立相关因素。对< 65岁,仍存活并且一线治疗6个月内 “适合SCT”的患者中,SCT治疗患者 vs. 未SCT患者之间的36个月TTNT和OS无明显差异,分别为:65% vs. 59%,86% vs. 85%。


研究结论


在美国大型真实世界研究中,MCL患者中位一线TTNT是2年。BR是最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SCT则不常用,即使< 65岁患者,显示真实世界因素可能会影响SCT的适用性和可用性。另外,SCT与OS的关系并不清楚。与其他报道一样,在真实世界中,老年和高危因素预示更差预后,而MR与更好预后相关。该研究显示的预后较前瞻性试验的结果更差,表明需要集中精力研发能够在社区背景中发挥疗效的治疗模式。


专家点评


MCL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年轻适合移植的患者,给予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免疫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老年患者和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给予免疫化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明显延长M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


2021年ASCO上发表的MCL美国真实世界数据发现,免疫化疗仍是目前一线治疗的优先选择。但从数据中心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BR方案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而应用RCHOP方案的比例则逐年下降。含ARA-C的方案则比较稳定。靶向治疗大约占10%左右,但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靶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即使到了2020年,在真实世界中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比例也没有显著的增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另外,该研究显示维持治疗是与较长TTNT和OS的独立相关因素。再一次证实了,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在MCL中的地位。


令人吃惊的是,在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中只有23%的患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比例远远低于既往的数据。但是从TTNT和OS的数据来看,接受移植的患者显著优于未接受移植的患者。36个月时接受SCT的患者合未接受SCT的患者TTNT分别为:60% vs 41%,OS分别为87% vs 75%;未接受SCT患者的中位TTNT为18.9个月。在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中36个月是的TTNT和OS分别是37%和61%,中位TTNT为21.7个月。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 65岁,ECOG评分≥2分,LDH/ULN≥ 1,WBC≥10×109/L,大肿块 (≥5cm),母细胞样/多形性形态与较短的TTNT和OS相关。


从这个美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免疫化疗仍是MCL一线治疗的主要选择,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并没有快速增长,这可能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长时间应用相关。另外真实世界中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比例并不高。总之,在真实世界中最佳的治疗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