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盛锡楠教授:春季集结号!问计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的提质增速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4/4 16:41:47  浏览量:705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不负春光,筹谋未来。第一届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高峰论坛于2023年4月1日在京举行,众多国内泌尿肿瘤的中坚力量在大会上为我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的发展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分享举行本次大会的背景和目的,并介绍了肾癌晚期治疗的现状和难点,以及中国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的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编者按:不负春光,筹谋未来。第一届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高峰论坛于2023年4月1日在京举行,众多国内泌尿肿瘤的中坚力量在大会上为我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的发展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分享举行本次大会的背景和目的,并介绍了肾癌晚期治疗的现状和难点,以及中国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的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整合各方力量
“把脉”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
 
《肿瘤瞭望》: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亮点。此外,您是如何看待我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盛锡楠教授:我国泌尿肿瘤的发病率相对于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等常见瘤种而言仍总体偏低,但近年来呈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长快速(增幅可达10%)。另外,从欧美国家泌尿肿瘤大约占所有新发肿瘤13.4%~20%的比例来看,我国泌尿肿瘤的发病率可能还会持续上升。因此,泌尿肿瘤的诊疗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特别是对于晚期不可手术患者,仍然存在许多治疗难点,临床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包括研发新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或诊疗器械等。
 
然而,目前我们国家的泌尿肿瘤临床研究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除了由于我们仍处于发展阶段、资源匹配不均衡以外,我国的泌尿肿瘤诊治仍以外科医生为主,较少有精力投放在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开展。目前我们的泌尿肿瘤临床研究仍以小样本、单臂研究居多,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泌尿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外的药物治疗手段落后于欧美国家。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泌尿肿瘤的临床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整合研究者、临床研究申办方以及相应的科研转化平台,从而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最终让更多泌尿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举办了第一届肿瘤泌尿肿瘤高峰论坛,聚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肿瘤泌尿肿瘤临床研究“把脉问诊”、积极建言献策。郭军教授在大会上汇报了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的现状,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还有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我们泌尿肿瘤诊治的难点和痛点。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共同推进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开展更多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研究。
 
循证指导个体化决策
对晚期肾癌治疗现状和难点的思考

《肿瘤瞭望》:您在会议上报告了晚期肾癌的治疗现状和难点。能否再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盛锡楠教授:最近十余年来,晚期肾癌的药物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从早前的抗血管生成TKI药物,到现在的免疫治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先后在各大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数据。在晚期肾癌过渡到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过程中,临床中仍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对治疗人群进行分层,精细筛选出优势获益人群。晚期透明细胞肾癌一线治疗的低危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靶向治疗,而中高危患者更倾向于免疫联合靶向治疗。
 
其次,在二线治疗方面,我们仍然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我们的临床决策。因为这些患者在前线治疗阶段可能接受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带来了不同的治疗亚群。例如一线仅仅接受过靶向治疗的患者,二线免疫治疗要不要联合TKI。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既往靶向治疗效果好,继续靶向跨线治疗似乎是可行的,但并没有充分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观点。另外,如果一线接受了免疫治疗,二线是不是需要继续使用,这也需要临床研究来验证。
 
再者,晚期肾癌治疗中还有不少难治性的病例,包括肝转移、脑转移、多发骨转移等特殊转移的患者;另外就是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治疗还没有特别多的突破,这类肿瘤的异质性强、病理类型复杂,包括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集合管癌、髓质癌等。随着分子标志物的增加,我们会逐渐发现更多的分子亚型,开发出更多有效的靶点药物;但需要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来验证。此类肾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开展这类临床研究也是有优势的。
 
最后,在晚期肾癌的局部治疗方面也有许多需要探索的,我们发现有一些晚期患者可能从局部治疗(包括姑息手术、消融、冷冻治疗等)中获益,也有一些患者更适合局部联合全身治疗。如何筛选出不同治疗的适用人群是未来值得探索的问题,从临床到基础和转化研究,为中国乃至全球泌尿肿瘤患者提供更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是当下热点
但国内的创新方案和创新思路仍不足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大会上还带来了“中国泌尿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精彩报告,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盛锡楠教授: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三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当然还有一些少见类型的泌尿肿瘤,包括睾丸肿瘤、阴茎癌、肾上腺肿瘤等。近年来,肾癌、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不少突破进展,但大多数是来自于国外开展的研究工作。实际上国内外的免疫治疗应用已经很普及,但国内主导开展的研究数据相对匮乏。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开展了少量的泌尿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例如对于接受过化疗失败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在,POLARIS-03、BGB-A317-204这些2期临床研究提供了免疫治疗的证据。
 
对于肾癌的免疫治疗,目前国内还没有PD-1/L1免疫治疗的适应症获批。可喜的是,目前相应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积极的研究结果,为中国肾癌患者提供可及、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
 
然而,总体上目前在泌尿肿瘤领域的免疫治疗研究,更多的研究设计思路是跟随国外步伐,真正开创新地提出一个新型药物,或者提出一种新型的临床试验设计思维,目前仍几乎为空白。期待未来中国泌尿肿瘤学界能够带来更多创新性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案和研究思路。
 
 
盛锡楠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2021年度中国泌尿肿瘤杰出青年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肾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少见类型肾癌协作组副组长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肿瘤分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长期从事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与皮肤肿瘤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在晚期泌尿肿瘤与黏膜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要成果发表于J Clin Oncol,Clin Can Res,Eur J Cancer等重要SCI期刊,影响因子累计超过200分,文章被引入美国NCCN肾癌诊治指南、英国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指南。作为主要成员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等。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泌尿肿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