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ICML中国专场丨马军、朱军教授共话,走向世界的中国淋巴瘤事业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2 11:13:39  浏览量:777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21年6月18-22日,第16届Lugano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ICML)隆重举行。今年正值ICML成立40周年,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淋巴瘤领域的年度盛典。为给广大血液学科医生提供更新鲜、更精彩、更丰富的学术大餐,《肿瘤瞭望》特别设置了“ICML专题报道”。6月20日,在ICML期间,应大会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的邀请,中国淋巴瘤联盟(UCLI)和国际恶性淋巴瘤联盟联合进行了中国专场活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携手率领宋玉琴教授、蔡清清教授、李小秋教授等中国顶级中青年淋巴瘤学者,与世界分享了来自中国淋巴瘤研究的丰硕成果。本刊特邀马军教授、朱军教授进行了专题回顾。现将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肿瘤瞭望》:今年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ICML)特别设置了UCLI-ICML联合专场,作为会议主席,您二位如何看待这次高级别学术对话?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马军教授: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ICML)是淋巴瘤领域全球性的最重要的会议,连续五届会议都特设了中国专场。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新冠时期,大会主席Cavalli教授将在线上同我们一起,召开中国和国际恶性淋巴瘤联盟联合进行的中国专场活动。作为大会主席,我们已经精心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将为大家呈现一场最高级别的学术对话。


中国团队大会主席朱军教授带领宋玉琴教授、蔡清清教授、李小秋教授等中国顶级中青年淋巴瘤学者,分享了《中国恶性淋巴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以及《EBV阳性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挑战与进展》等重要研究报告。同时大会也吸引了许多国际淋巴瘤专家参会,将是中国亮相于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亮相于国际淋巴瘤联盟的绝佳机会,希望这次会议能获得圆满成功!


朱军教授:经过马军教授和ICML终身主席Cavalli教授一年多的细致协商,本次会议才最终得以在线上继续举办。尽管历经新冠疫情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依然和国外同行保持着密切联系。ICML会议是淋巴瘤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在全球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新药研发方面都取得了标志性的地位。连续5年以来,我们的中国专场也不断通过此种形式,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让国外同行了解中国在淋巴瘤领域所取得的进步。近几年来,中国淋巴瘤领域在国内较常见的T细胞和NK淋巴瘤的诊断和新药研发方面做了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引起了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也促进了中国跟先进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相信这会次议会进一步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让中国同行从中获益,最终为中国淋巴瘤患者的诊疗水平提高做出努力。


马军教授:往年,中国是亚洲注册和参加ICML会议人数最多的国家,今年也有120人注册,并在大会上发布了9个口头报告,20多篇壁报以及一些ABL-Meeting会议的主持和报告。今年,中国仍将活跃在国际淋巴瘤领域最知名的ICML会议上,ICML主席对我们寄予厚望,希望中国能够同欧美先进国家一样,进入淋巴瘤治疗研究的前线,为国际淋巴瘤领域的进展做出巨大贡献。未来10年之内,每两年都将专设这样一个中国和国际淋巴瘤的联合专场,介绍中国和全球淋巴瘤治疗进展,我想这次会议将对中国淋巴瘤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肿瘤瞭望》:宋玉琴教授、蔡清清教授和李小秋教授分别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中国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以及EBV阳性的T/NK细胞淋巴瘤病理进展三个重要研究报告。您能否点评一下中国在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马军教授: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和EBV阳性的T/NK细胞淋巴瘤是我国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的淋巴瘤亚型,中国在这方面发表的文章位居全球首位,因此这次专场安排了三位优秀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来做这三个方面的报告:


首先,宋玉琴教授将介绍中国淋巴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朱军教授的领导下,在中国预防局和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已经进行了中国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和死亡率调查,其结果将首次在国际淋巴瘤大会上发表,我认为这次的突破性数据将震惊全球。初步结果已经取得,并将介绍给全球同行,使他们了解中国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水平和进展,例如,中国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全球第一位的淋巴瘤亚型等等。


蔡清清教授团队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方面做了许多原研工作,因此她将介绍中国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病因、治疗以及未来进展情况,引起了全球淋巴瘤学者的关注。


李小秋教授是中国顶级淋巴瘤病理专家,他将介绍EBV+T/NK细胞淋巴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挑战。往常,大会都是由欧洲、美国或日本的病理学家来做这方面的报告,因此,这次的报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个重磅报告,必然引起世界淋巴瘤学者的重视。


朱军教授:这次安排的专题报告,一方面展现了我国青年专家的风采。作为中国淋巴瘤研究的骨干,他们在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积极地通过中国抗白血病联盟这个平台,共同推进中国血液肿瘤的进步。另一方面,这几个报告将展现中国淋巴瘤目前的工作进展和特色。无论是在中国淋巴瘤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在外周NK/T细胞淋巴瘤和EBV+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面,我们过去的数据都存在相对不足。正如马军教授所预期的那样,这些报告的发布可能会给全球同行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和帮助,从而启发进一步的合作。非常感谢这几位专家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讲解,同时也希望全球参会的线上朋友们以及全国同行进一步关注,获得更多的交流。


《肿瘤瞭望》:这三项报告受到了ICML国际专家怎样的评价?给我们哪些启发?


马军教授:国际病理学家非常关注我国T细胞淋巴瘤的生物病理学特性,尤其是EBV+T/NK细胞淋巴瘤,它在中国发病率高,而在欧美国家比较少见。李小秋教授总结了全国典型的EBV+T/NK细胞淋巴瘤病例,就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极大地震撼了包括瑞士、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内的国际病理学专家。他们认为,中国在T细胞淋巴瘤生物病理学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在EBV+T细胞淋巴瘤方面的进展速度尤其令人瞩目。因此WHO将邀请李小秋教授参与本次指南的修改,主要是T细胞淋巴瘤病理方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也标志着中国在T细胞淋巴瘤在病理诊断方面,有了一席之地。另外,宋玉琴教授所做的中国淋巴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随着老年时代的来临,中国淋巴瘤也在进一步增长,而具体的发病率以及每年的增长率不得而知。宋教授的报告,为世界学者填补了这一空白,展示了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调查的水平和现状。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中国的强项,我们将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这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5%,对于这一任重而道远的目标,国外专家非常重视,亦十分震惊。


随着大会的进行,公布了更多的研究数据,近期我们还会收到更多的评价。这些声音继续激励着我们,要闯进世界淋巴瘤的前沿位置,以创新为主,介绍中国的经验,展示我们的特色和成果。大会主席Cavalli教授每年都邀请中国学者参会,他表示,过去大会只有欧洲,日本设有高峰联合论坛,而现在已经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近年来,中国联合论坛会场的人数都超过了400人,在T细胞淋巴瘤领域中形成了优势地位。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国在淋巴瘤领域方面的创新性研究,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淋巴瘤,特别是中国特有淋巴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诊疗以及基础研究的水平和进展,与国际淋巴瘤联盟同步前行。


朱军教授:最近几年,我们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两点:一是中国淋巴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趋势、生存率、死亡率等情况;第二,我们特别关注T细胞淋巴瘤,尤其是鼻NKT细胞淋巴瘤。在全国各地同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积累着各自中心的经验,努力形成国内规范及指南共识,推进我们国内多中心协作。多年来,我们的持续工作积累了经验教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今,NCCN指南,欧洲指南都会引用或借鉴中国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来进行指南的修正或备注。


本次大会加深了中外交流,促进了共同提高,我们要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也希望全国同仁共同努力,在新冠疫情时代,通过线上交流等形式,同国外进行更多友好交流,共同推进淋巴瘤的诊疗。


《肿瘤瞭望》:瑞士学者在会上分享了T细胞淋巴瘤生物病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重要启示?


马军教授:UCLI-ICML联合专场同时邀请了国际顶级的意大利学者分享了他们在T细胞淋巴瘤新型治疗,如精准治疗、小分子和大分子治疗、双抗治疗、ABC治疗、CART治疗以及细胞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欧美国家在药物创新方面的研究非常前沿,采用了包括免疫调节剂、小分子抑制剂,四氢叶酸、叶酸衍生物、去甲基化、去乙酰化药物在内的一些新型方案。我国在首创新药方面仍然相对落后,有些药物在中国并未上市,我们希望和他们尽快联系,把这些新方法、新药物引进中国,为中国T细胞淋巴瘤患者服务,希望我国药企也能够参与这方面的研究。


另外,他们在外周T淋巴瘤的病理分型方面也做了很多创新研究,包括二代测序基因分型、免疫分型以及病理和临床结合的分型等,令人耳目一新。两位意大利学者的报告令我们获益良多。只有紧跟世界的前沿者,才能不落后。希望疫情过后,我们和国际淋巴瘤联盟成员一起,把新的方案和方法引进国内,更好地为中国淋巴瘤患者服务。


朱军教授:我们在淋巴瘤的诊断、分型以及基础研究领域,跟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先进发达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过去20年以来,我们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差距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友好交流,细心学习,共同进步。也希望我们在某一疾病类型或者某些新药新方法方面,发挥中国特色,缩短这方面的距离。


《肿瘤瞭望》:您在此次联合专场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对我们未来的临床和研究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马军教授:过去十年,我们已经举办了5次联合专场,参会人数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尽管这次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不便,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本次大会将有14000名全球淋巴瘤医生线上交流,而中国线上听众可能达到万人以上,因此,本次专场将极大地推进中国淋巴瘤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诊断,放化疗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进步。


众所周知,淋巴瘤的治疗日新月异,包括大分子、小分子、去甲基化药物,TKI以及细胞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国家也紧跟世界研究前沿,在朱军教授牵头下,国内每年约有几十种抗淋巴瘤新药正在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包括ABC、双抗、细胞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以及化疗衍生物等。也希望国内药企,科研单位以及政府给予更多支持,使更多的转化医学药物进入临床,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欧美国家非常重视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只有规范化,才能做到精准的个体化安全诊疗。从前年开始,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席朱军教授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目前,国内已经推出了5本淋巴瘤指南。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指南和共识,指导进行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此外,中国淋巴瘤联盟已经发起了淋巴瘤的全程管理,并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高度重视,今年将继续推动淋巴瘤全程化管理和专科建设活动。


通过两年一次的ICML大会和中国联合专场,我们了解了国际淋巴瘤先进的全程管理以及规范化和精准化治疗,认识到了我们和世界先进国家淋巴瘤诊疗之间的差距,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尽快使我国进入全球淋巴瘤治疗和研究的前列,使中国淋巴瘤患者获得更长更好的生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朱军教授:正如马教授所言,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基本路线就是要坚持多学科合作,坚持淋巴瘤专科专病发展和全程化管理。综合各项措施,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如此方能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实现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目标。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